游客,欢迎您!
登录
注册
您的建议
0
高级检索
全部
题名
ISBN
作者
出版社
客户端下载
个人中心
学科
哲学
哲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法学
法学
政治学
社会学
民族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公安学
教育学
教育学
心理学
体育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历史学
考古学
中国史
世界史
理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理学
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
生物学
系统科学
科学技术史
生态学
统计学
工学
力学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冶金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气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筑学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矿业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纺织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核科学与技术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城乡规划学
风景园林学
软件工程
生物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公安技术
农学
作物学
园艺学
农业资源利用
植物保护
畜牧学
兽医学
林学
水产
草学
医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药学
中药学
特种医学
医学技术
护理学
军事学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
战略学
战役学
战术学
军队指挥学
军制学
军队政治工作学
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
军事装备学
军事训练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音乐与舞蹈学
戏剧与影视学
美术学
设计学
中图法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哲学理论
C 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学
D 政治、法律
政治理论
E 军事
军事理论
、
世界军事
F 经济
经济学
、
农业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语言学
、
汉语
I 文学
文学理论
、
世界文学
J 艺术
艺术理论
、
摄影艺术
K 历史、地理
史学理论
N 自然科学总论
系统科学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数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天文学
Q 生物科学
植物学
、
动物学
R 医药、卫生
医学研究方法
S 农业科学
农业经济
、
园艺
T 工业技术
工业技术理论
U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经济
V 航空、航天
航空、航天医学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丛书
、
辞典
首页
新书专区
专题推荐
排行榜
数字资源平台
>
工学
>
城乡规划学
>
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
>
中国紧凑城市的形态理论与空间测度
阅读次数:
1868
下载次数:
40
荐购次数:
0
收藏次数:
1
中国紧凑城市的形态理论与空间测度
作者:
金俊
著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12
ISBN:
978-7-5641-7111-7
主题:
城市空间
丛编:
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体系规划研究
中图法分类号:
TU984.2
【中图法分类】
T 工业技术
>
TU建筑科学
>
TU98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学科分类】
工学
>
城乡规划学
>
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
工学
>
城乡规划学
>
城乡规划管理
工学
>
建筑
工学
>
城乡规划
工学
>
土木水利
建议阅读终端:
扫描用手机阅读此书支持Android/iPhone
在线试读
PDF格式
下载
PDF下载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注:如果您的电脑尚未安装PC客户端,请先
安装客户端
后再下载阅读!
编辑推荐
简介
目录
评论
暂无推荐
简介
城市紧凑发展作为我国城镇化中后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已成为我国缓解人地矛盾和贯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共识。本书放眼全球紧凑城市的理论与实践背景,立足我国大城市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紧凑城市的形态理论,评析紧凑城市的空间实践,探讨紧凑度的测度方法。内容包括:绪论;紧凑城市的三条研究线索;紧凑城市理论的本体研究等。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内容提要
丛书总序
序
目录
1 绪论
1.1 紧凑城市概述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
1.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研究现状分析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紧凑城市的三条研究线索
2.1 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概况
2.1.1 中国古代城市的空间特征
2.1.2 西方城市形态的演变历史
2.2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2.2.1 《雅典宪章》与现代建筑理论
2.2.2 《马丘比丘宪章》与当代城市问题
2.3 分散论与集中论
2.3.1 分散论
2.3.2 集中论
2.3.3 走向融合
3 紧凑城市理论的本体研究
3.1 紧凑城市理论定义辨析
3.1.2 相关概念区分
3.1.1 紧凑概念演化过程
3.1.3 紧凑城市概念与紧凑城市理论
3.2 紧凑城市理论内涵解读
3.2.1 城市高密度
3.2.2 城市功能混合
3.2.3 城市形态集约
3.3 紧凑城市理论争议焦点
3.3.1 紧凑城市与社会供给
3.3.2 紧凑城市与城市环境
3.3.3 紧凑城市与社会公平
4 紧凑城市的欧美实践与亚洲经验
4.1 欧美实践
4.1.1 新城市主义案例——海滨小镇
4.1.2 精明增长案例——波特兰市
4.1.3 传统高密度居住区形式的导人——都市村庄实践
4.1.4 大城市中心区再生与功能复合——伦敦
4.1.5 利用现有资源的个性化——牛津
4.1.6 小结
4.2 亚洲经验
4.2.1 日本土地区画整理
4.2.2 日本城市综合体
4.2.3 香港城市商业与公共绿地的互补
4.2.4 城市层叠化——香港中环
4.2.5 小结
5 我国紧凑城市的空间实践
5.1 节地模式与“新汽车城市主义”
5.1.1 节地模式理论分析
5.1.2 案例考察
5.1.3 理论评析
5.2 城市中心区与CBD
5.2.1 我国城市CBD发展历史及现状
5.2.2 CBD实例考察
5.2.3 紧凑城市理念在CBD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5.3 新城空间模式探索
5.3.1 功能复合的远郊生活——杭州良渚文化村
5.3.2 借鉴新加坡紧凑模式——苏州工业园区
5.3.3 北欧理念的本土尝试——曹妃甸国际生态城
5.3.4 先试先行的规划创新——平潭综合试验区
6 城市紧凑度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6.1 现有紧凑度测度指标体系述评
6.1.1 按研究尺度
6.1.2 按研究视角
6.1.3 按指标类型
6.1.4 按价值取向
6.2 现有紧凑度测度方法的局限性
6.2.1 针对性不足
6.2.2 微观层面研究较少
6.2.3 评价的滞后性
6.2.4 对城市宜居性关注不足
6.3 基于中微观尺度空问形态定量的紧凑度指标构建
6.3.1 中微观尺度空间定量研究的必要性
6.3.2 空间形态定量研究的意义
6.3.3 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依据
6.3.4 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
6.4 指标评价方法
6.4.1 评价模型的建立
6.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7 我国大城市中心区紧凑度测度研究
7.1 指标体系
7.1.1 指标体系构建
7.1.2 指标评价方法
7.2 案例分析
7.2.1 案例概况
7.2.2 指标计算结果
7.2.3 紧凑度对比分析
7.2.4 使用者满意度调查
7.3 紧凑度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7.3.1 紧凑度影响因素分析
7.3.2 紧凑度提升策略
8 我国大城市老城区街区紧凑度测度研究
8.1 我国大城市老城区的演化特征
8.1.1 更新改造期(1978—1987)
8.1.3 调整控制期(1998—2005)
8.1.2 快速发展期(1988—1997)
8.1.4 重新启动期(2006至今)
8.2 我国大城市老城区近十年的发展特点
8.2.1 开发强度
8.2.2 空间形态
8.2.3 城市功能
8.3 商务商业混合街区紧凑度测度及对比研究
8.3.1 指标体系
8.3.2 样本测度及分析
8.3.3 街区紧凑度提升策略
9 我国大城市新区街区紧凑度测度研究
9.1 我国大城市新区发展概述
9.1.1 我国大城市新区的发展阶段
9.1.2 我国大城市新区的发展模式
9.1.3 我国大城市新区发展中的问题
9.2 我国大城市新区的发展特点对比
9.2.1 开发强度
9.2.2 空间形态
9.2.3 城市功能
9.3 居住街区紧凑度测度及对比研究
9.3.1 指标体系
9.3.2 样本测度及分析
9.3.3 居住街区紧凑度提升策略
9.4 居住混合街区紧凑度测度及对比研究
9.4.1 指标体系
9.4.2 样本测度及分析
9.4.3 街区紧凑度提升策略
9.5 小结
10 结论及展望
10.1 关于紧凑城市与紧凑城市理论
10.2 紧凑城市理论的思想基石
10.3 我国与西方紧凑城市理论与实践背景的差异
10.4 我国紧凑城市实践的现状
10.5 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测度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10.6 城市CBD紧凑度对比研究的启示
10.7 老城区紧凑度的提升策略
10.8 城市新区紧凑度现状
10.9 研究展望
附录1 中心区紧凑度指标原始数据
附录2 商务商业混合街区紧凑度权重判定调查表
附录3 商务商业混合街区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附录4 南京老城区商务商业混合街区紧凑度原始计算结果
附录5 南京居住街区紧凑度原始计算结果
附录6 南京居住混合街区紧凑度原始计算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封底
展开 ∨
评论
评分:
1
2
3
4
5
评价:
请输入评论信息
5
0
/255
我要评论
全部评论(1)
默认排序
默认排序
最新排序
相关推荐
园林制图与识图
陈锦忠,高阳林主编
绿洲型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特征、机制及模拟预测研究:以酒嘉地区为例
刘海龙编著
聆听城市:深圳城市声景探索之旅
余磊[等]编著
城市公共艺术发展因素研究
叶志强著
明代园记中的植物应用
王美仙,颜祯著
新媒体环境下河北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设计与传播研究
赵小芳著
景观概念创意与表达
齐海涛编著
景观设计与实训
刘永福主编
景观马克笔表现
张权编著
景观马克笔表现基础
张权编著
请输入图形验证码
换一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