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欢迎您! 登录 注册 您的建议
数字资源平台 > 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 晚清以来浙南三县菇民身份意识的演变
  • 阅读次数: 0 下载次数: 0
  • 荐购次数: 0 收藏次数: 0
晚清以来浙南三县菇民身份意识的演变
建议阅读终端:
扫描用手机阅读此书支持Android/iPhone
注:如果您的电脑尚未安装PC客户端,请先 安装客户端 后再下载阅读!
暂无推荐
简介
本书从菇民经济、晚清菇民身份发展的两个面向、当代“菇民“概念的形成等几个部分来阐述浙南菇民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及社会对菇民形象的塑造过程。香菇的栽培历史悠久,浙南龙泉、庆元、景宁三县的香菇生产可追溯至南宋初期。随着菇民对香菇生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香菇生产技术发展,推动了相关生产组织的变革。“山寮白”、菇帮随之出现,初步建立了一个围绕菇业生产的身份认同和区分。“菇民”认知自清代才随着三县菇业的发展而起步,而菇民群体对自我身份的认知自晚清以来也有数次变动。
目录
展开 ∨
评论
评分:
评价:
请输入评论信息
0/255 我要评论
全部评论(0)
默认排序
相关推荐